电影《敦刻尔克》什么时候上映:上映时间是什么有资源要吗?点简介!
诺兰《敦刻尔克》中国首映在什么时候?9月1日首映,首映礼举行于8月22日。
8月22日,英国战争电影《敦刻尔克》的中国首映礼及红毯在北京举行,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携妻子艾玛·托马斯亮相,而黄建新则作为中方代表走上红毯,并在随后与诺兰一起参与“中外导演高峰论坛”。此外,作为诺兰的校友,王思聪也现身红毯,以表示对诺兰导演的支持。
在首先进行的《敦刻尔克》红毯上,王思聪第一个走上红毯,他表示作为诺兰的校友,自己一直都很喜欢他,也看过他所有的作品,所以这次一定要来支持诺兰导演。随后黄建新导演和诺兰导演相继走上红毯,当诺兰现身的时候,场上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一众粉丝纷纷呼喊诺兰的名字,希望能获得他的签名。而诺兰也十分耐心,一一满足在场粉丝的要求,在海报、光碟等周边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而按照原定计划出席论坛的《战狼2》导演因行程冲突未能到场,但他稍晚时通过社交账号为诺兰点赞,他表示“有幸受邀看了电影《敦刻尔克》提前场。不愧是了不起的诺兰,从《盗梦空间》到《蝙蝠侠》到《星际穿越》,一戏一格,竟无重复。”
随后,在《敦刻尔克》首映放映结束之后,诺兰和黄建新进入影厅,开始了“中外导演高峰对谈”。两位导演就各种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而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则担任主持人兼翻译的工作。
周黎明作为主持人,认为电影没有任何的背景介绍,诺兰导演是否会担心观众在接受度上存在着问题。对此,诺兰表示,不管观众对那段历史是否了解,自己在电影中创造出一种悬疑的感觉,所以观众只要沉浸在其中就好,就如同《泰坦尼克号》一样,在诺兰看来,中国观众如果不了解那段历史的话,对于观赏《敦刻尔克》会更好。
电影《敦刻尔克》活着,为了未来的胜利!!
以科幻为创作范畴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其执导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影片中以其天马行空与惊人想象力,让影迷拜倒在他无懈可击的剧本设计中。但《敦刻尔克》整部电影故事平实,角色简单,几乎完全按照史实呈现。
电影剧情
《敦刻尔克》讲述了二战的传奇战役之一一敦刻尔克大撤退。 英法联军在这场大撤退中,在德军炮火的洗礼下,用8天的时间撤出338226人,堪称战争历史上的奇迹,简单来说,如果这次大撒退没成功,可能二战会失败,整个近代史都得改写。
1940年 5月26日.英吉利海峰海风呼城、弥漫铅灰色的汹酒海浪拍打着教刻尔克海滩,留下棉絮一样堆积如山的泡沫。夏天还没有任何到来的痕迹。40多万英法远征军被困在8英里长的海滩上,一边是茫茫大海,另一边,距离他们最近的德军坦克已在十英里外。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形势万分危急。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共同营救军队。
影片改编自宏大的战争事件,但是诺兰完全从小人物角度来叙事,没有太多的大场面和血腥镜头,打造出了一种悬疑惊悚的气质。英国士兵汤米在逃离海滩的过程中相继结识吉布森与亚历克斯,同时民用船主道森先生与儿子彼得、17岁少年乔治也离开英国,去往敦刻尔克拯救士兵。三人陆续搭救了海军,飞行员柯林斯及汤米行人, 而战斗机飞行员法瑞尔则在被敌人双面夹击的艰难情形下顽强战斗。影片故事从陆、海、空三个角度讲述,在德国军队的包围下,每个人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才有可能活着回家。
综合分析
这一次克里斯托弗:诺兰并没有用力地折磨观众的脑子也没有太多地去揭露人性的阴暗面,而是用港口的一周,海上的一天和空中的一小时的三重线性结构,详略得当地为我们还原了这场二战重要战略撤退的原貌。导演给了我们段过去的生命,将他的叙事魔力注予每一位曾于这场撒退中奋力搏斗的小卒,让我们被拉进众生情境、与他们一同感知当前在敦刻尔克的沙滩、大海、天空上,人们面临的绝望、彷徨与恐惧,求生的贪婪与互助的慈悲,无畏的勇气与高贵的牺牲,以及最终这一切所成就的救赎。
导演的叙事理念是克制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没有人有心情谈论家长里短,没有人想知道任何人的过去,也没有人想说。所有的生命被压缩到一个单位,就像培养皿里的细胞一样卑微。 英雄主义渲染不存在的,人性光辉放大不存在的,甚至整场撤退都没有听到血性的咒骂。好的电影就是这样,不是教会我们如何做英雄,而是力制造战争, 摧毁社会。这人间的修罗场,是人类 教会我们如何去活着。生活才是最大的战役,好好活下去,就是最伟大的英雄。
人类永远在突破生产力,造福社会,再用生产力制造战争,摧毁社会。这人间的修罗场,是人类的基因里的东西,也是人类这个好战的物种永恒的诅咒。唯愿和平,能多一岁是一岁。
怎么评价《敦刻尔克》这部电影? 九月的第一天我就去电影院看了这部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坊间流传“诺兰出品,必属精品”,我认为这部电影也算得上是他很优秀的诚意之作了。
先来说说观感。电影从海陆空三个方面展现了不同视角下的大撤退,有很多以第一视角呈现的画面,代入感很强仿佛身临其境。比如在空中瞄准敌机射击时的紧张、沉进海中满屏海水的窒息感、在地面看着空中敌机轰鸣的绝望,仿佛自己也置身敦刻尔克。很可惜我看的是普通2D,如果是iMax观感肯定更好。
再来说说内容。影片高度还原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事件,为了让场景更真实,诺兰启用了超1000人的群演而不是特效贴人。虽然敦刻尔克大撤退是战败,但这却是一次无比成功的撤退,它向我们展现了冲锋和死亡之外的另一条路——回家之路。不是只有胜利才是成功,受伤的士兵们战败回国后照样也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而且也为日后诺曼底登陆保留了实力。
最后是演员阵容。影片为了真实的重现历史,特意选用了新人演员。电影里人物台词不多,甚至有些连名字都没有。这点也告诉我们,战场上有很多这样的无名英雄在一次次舍生忘死中保护着我们,他们值得我们去尊敬。
另外这次电影一共才107分钟,和他以往的作品相比短了很多,但这并不影响电影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总之这部电影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有条件的最好去看看iMax的,各种紧张刺激的镜头绝对能值回票价。
敦刻尔克(马克·里朗斯主演电影)什么时候上映《敦刻尔克》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的电影,故事背景为二战期间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以青年士兵视角讲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英法军队面对德军所经历的的残酷战斗,以海陆空三个空间空间为背景,讲述了三段平行时空下的撤退故事。不同于以往的战争题材影片,整部影片中几乎看不到血腥的战争场面,主角的台词寥寥无几。别异地塑造了战争的残酷,磅礴而悲壮。影片于2017.07.21在北美上映,上线以来广受好评,在9月1号也将陆续登陆国内各大影院,让我们一起期待这部史诗级巨作吧!
《敦刻尔克》请收下我的膝盖!影片:《敦刻尔克》2017年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还是一篇讽刺抵制《敦刻尔克》文章的一篇文章激起了我看这部电影的好奇心。本来想着诺兰很难超越自己的《盗梦空间》,更别说超越《记忆碎片》了。想保留对这位导演的良好印象,所以没打算去看。
但,最终去看了。事实证明,我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
《敦刻尔克》绝对值你的回票价与你的宝贵时间!
这部电影我给四星半。
每个电影都在讲述故事。而故事的本质就是在影片开头许下一个愿望, 然后再向观众展现这个愿望实现的过程和结果。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敦刻尔克》没有过多的背景铺垫的废话,在影片一开始就以极简的手法把这个愿望告诉了观众:“回家”。
以字幕的方式把背景和愿望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字幕呈现的方式也是经过精心设计,以每一次展现叠加上一幕字幕的方式,层层推进。奠定影片的节奏。太赞啦!可以说,开头10秒就已经牢牢的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然后观众就会一直关心我们的“英雄们”最终是否都回家了。虽然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历史事件,正如泰坦尼克号一样。大家都知道结局。可是具体导演镜头下的这个人物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命运还是未知之数。
所以完全吊起了观众的胃口。
影片的愿望是“回家”,然而贯穿整个影片内核的主题还是:艰难的选择。
这一主题在整个影片中非常明确,与“回家”的愿望交织在一起,向我们展现了“回家”的“英雄之旅”中,每个人物在每个场景下的艰难选择。
每一次选择都关乎生死。
每一次选择都是对“英雄”的考验。
当两个士兵心照不宣的抬起担架;
当飞行员看着油表说,“就这样吧!”;
当“法国人”在沉船之际,奋力艰难的去打开船舱的门;
当游艇老船长对战斗机队长说,“我们是有任务的”;
当彼得面对战斗机队长询问乔治会否好起来时,说,“会!”;
所有的这些时候,都在传递着“艰难的选择”这一主题。这是诺兰非常擅长表达的人生思考。想来他自己对人类的自由意志以及选择思考很多。也展现得十分到位。
这些时候,观众也会跟随着“英雄们”,追问自己的内心会做何选择。我们在观影的同时,也走在自己的“英雄之旅”中。
影片亮点太多,印象深刻的有5点:
1、三条线索的展开与汇集
沙滩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时。
影片在非线性多时空下三段故事同时展开!
每一段故事都是“英雄们”的英雄之旅!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太赞!
诺兰驾驭故事的实力实在是了得。
而且三条线索都被“回家”的愿望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并在精心设计的场景下汇集到一起。
2、镜头语言带来的身体反应
这可以说是最惜字如金的电影之一了。角色之间的台词少得可怜。
甚至不需要台词。
空无一人的城市。
沙滩上排队集合的士兵,等待撤退。
镜头下的场景把观众带到了紧张的战争中。
两个士兵抬上担架后陡然改变的背景音乐。让我们崩紧了神经。
紧张,一直到两个人顺利的上船,观众才得以喘一口气。
3、气氛渲染带来的宣泄
英法联军被德军逼退。影片中却并未出现德军,仅仅出现了几架德军战斗机。就将整个战争紧张,生死悠关的氛围渲染出来了。
没有血肉模糊,断手断脚的血腥场面。
也没有炫酷的3D特效技术。
全靠故事的张力,导演已经将气氛渲染得非常到位。
这才是讲故事的实力!
影片最后在回家的火车上,阳光洒进车窗。“英雄”念着丘吉尔给下议院的信。我们紧张的情绪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感觉到了圆满。
让观众的感情得到宣泄是电影,或者可以说是任何艺术形式的终极目标。
诺兰完成得很棒。
4、视角新颖
以前看战斗机对峙。经常性的观众无法分清敌我。只看见一阵霹雳吧啦以后,有飞机坠毁,等到镜头重新定格在飞行员身上,我们才知道输赢。而诺兰使用的从飞行员视角和整体视觉切换的拍摄方式,让我们很清楚知道敌人在哪里,敌人是怎么被消灭的。
5、两极化的冲突
两极化是故事张力的源泉。
《敦刻尔克》的外部两极化是很明显的:英法联军VS德军
内部两极化也很精彩:
在搁浅的船仓等待涨潮时,因为超重要赶“法国人”下船;
游艇上被救起来的飞行员要求返航时;
都是内部两极化的斗争,并且都是以人物的死亡作为完结。
这又在一个层面上反映了影片的另一个隐喻。争斗从来不会只发生在外部。
在看起来是队友的内部发生的争斗也常常以死亡划上句点。
哪一种死亡更有价值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对于死去的人来说,对于他们的亲人来说。痛,难道还会有程度上的不同吗?
为什么没有给五星呢?没有给的这半星,确实是吹毛求疵的。
那就是“法国人”之死。在影片中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他在故事中显然充当了悲剧英雄的角色。
当然可以设计他最后的结局是牺牲。更何况他是一个“法国人”,在更深的层面可以表达这部影片的隐喻。而且他没有姓名也是一个匠心独运的设计。在敦刻尔克牺牲的数以万计的法国人,每一个法国士兵,我们知道他们的姓名吗?
这个隐喻也曾直接从我们的英雄口中说出:“我愿意承受这个代价的责任(为了大家的生存,牺牲掉“法国人”),但这是不对的。”
问题在于他牺牲的方式不符合他的人设。
他可是一个警觉性很高,求生本能很强的人啊!为了害怕沉船都不肯进船舱要在甲板上待着的人,最后怎么可能死于船舱进水呢?
《敦刻尔克》冷静而又克制的叙事方式。不做过多的情绪渲染,以一种历史客观的笔触刻画小人物在历史背景下的命运。
在一个点上的纵深演绎,诺兰真是顶级导演!拜服!
最后收回《敦刻尔克》无法超越《盗梦空间》的预估。整部影片确实超过了《盗梦空间》的水准。
但比起我的心头好《记忆碎片》,还差了那么一丢丢意思。
看来诺兰可以列入影片不可错过导演的名单啦!
(完)
刻尔克》口碑爆棚 电影敦刻尔克中国内地什么时候上映2017年7月21日在美国上映,9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敦刻尔克》是由辛克匹影业出品,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发行的战争悬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芬恩·怀特海德、汤姆·格林-卡尼、杰克·劳登、哈里·斯泰尔斯、阿纽林·巴纳德、詹姆斯·达西等领衔主演。该片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